近日,就有一條消息讓公眾非常震驚,全國海關共查處走私凍品貨價超30億元,包括凍雞翅、凍牛肉等副產品10余萬噸,甚至有超過四十年的陳年“僵尸肉”,它們悄無聲息地出現在夜宵攤和二、三線城市的小餐館內。這些“僵尸肉”到底從哪里來?對人體的危害有多大?這些凍肉究竟是如何逃過層層監管,竄上百姓餐桌的呢?
6月份,海關總署在國內14個省份統一組織開展打擊凍品走私專項查緝抓捕行動,成功打掉專業走私凍品犯罪團伙21個,初步估計全案涉及走私凍品貨值超過30億元人民幣,包括凍雞翅、凍牛肉等副產品10萬多噸,悄無聲息地出現在宵夜攤、餐廳。這些肉有的來自疫區,有的嚴重過期,用化學藥劑加工調味品后居然搖身一變成為“賣相”極佳的“美味佳肴”,威脅著百姓的食品安全。
這次查處的這個走私凍肉上,包裝上的生產日期竟然顯示肉齡長達三四十年,有70后,基本上和我的同齡的這些凍肉,大量這種僵尸肉到底是從哪來的呢?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北京大悅律師事務所律師曹鳳林,就此話題進行了分析與解讀。
曹鳳林 :我們也是看了一些相關資料,這里面也提到了大多數是來自于戰略儲備之類的,時間長了可能需要消化掉。更多的,我個人認為是來源于利益的驅使。我們國家在近些年也在開展這種儲備肉的相關工作,也有相關如何處理過期產品的流程。像這些儲備肉,一般是四個月或者最多八個月會更新一次,超過了這個時間,應該有一定的規定流程怎么樣處理掉。但是長達40年沒有處理掉,管理上肯定有問題。但最大的還是利益的驅使。
有些人說,經過鹵質、煎炸,各種熟化的處理之后,這些肉基本上口感上沒什么太大區別,賣相上也基本看不出來。究竟是好是壞,通過品嘗嘗不出來。不過先不提它對身體的壞處,從心里上就讓人很難接受。
曹鳳林說,實際這些東西早就無孔不入了,不僅僅是高齡的僵尸肉,其它通過走私渠道進來的,不僅是小攤販、小作坊,高級的餐館、賓館里也未必沒有它們的身影,比如帝王蟹,三文魚、龍蝦之類的比較高檔的食材也有可能是通過走私渠道大搖大擺的走上高檔餐桌的。
對于牛羊肉凍品的保質期,我國是怎么規定的?
朱毅:要看凍的是什么肉,是用什么樣的工藝來處理,是用什么樣的條件來儲存,這樣才來判斷可以放多長。如果采用速凍工藝,所謂速凍,是相對于慢凍而言,速凍要在二三十分鐘之內就要迅速走過冰晶生層帶,也就是讓它的中心溫度能夠達到零度以下,在負18攝氏度以下的溫度下保存,這很難達到。只有這樣的放兩年沒有問題。但是其它的,我們國家現在規定也就一年,當然西方國家基本都是兩年,它的兩年是在冷凍環境非常好,條件很優越,能夠達到速凍的情況下。但是不管多么好的速凍,它緩慢變質和氧化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而且很難做到無縫銜接。
朱毅說,這次大家都覺得是時間特別長,感覺特別恐怖。實際走私肉對于身體的危害和風險的隱患并不只在于時間長,時間長只是聽上去可怕而已。更大的比如牛有瘋牛病、還有口蹄疫等,所以不僅僅是一個過期、變質的問題。
很多人說,40年的冷凍、儲藏,這個成本就大了,走私有什么利潤。但又有一種說法,實際那些因為是戰略儲備,所以都是國家掏錢,就無所謂成本。
朱毅:原來我也是這么算過的,覺得如果沒有補貼的話,它真是沒有什么利潤可賺。
曹鳳林:其實它的利潤不在于此,這個儲備達到了保質期以后,是要無條件處理掉,反正要處理掉,沒有任何價值所存在。如果這時真正去進行買賣的話,是最低廉的時候,不管它原來成本有多少,它不會核算當初的儲備成本。它要當垃圾處理還要花一大筆錢,這樣其實在減少成本。
有人說,冷凍環境之下營養可能會降低,可細菌應該不會繼續生長。但一旦在化凍的過程中,細菌就大量繁殖起來。究竟是什么催生了走私陳年冷凍肉的市場熱潮?
朱毅表示,低價是無往而不勝的法寶,時下二師兄的身價暴漲,黃了牛魔王和蝦兵蟹將。它用特別低的價格帶著天然的親切就很自然的就滲入了各個角落,不管高檔的還是低端的。
對于走私凍肉,相關部門如此嚴格查處,還是控制不了,為什么?
朱毅:我們國家的陸地的邊界線總長度大約2.2萬公里,大陸的海岸線大概是1.8萬多公里,邊界線漫長,便道又很多,也很雜,解放軍叔叔不可能拉手拉做成一個無縫連接,把它們全部擋住。所以就有了魔高一丈的走私者的可乘之機,打造出各個我們想不到的走私冷凍動物制品的秘密通道,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原因。另外,消費決定市場,市場引導企業,而且消費者不在乎,這次媒體是高度重視了,之前走私這個事情說了很久,大家都不太在意,覺得進口的肉高大上,架不住便宜,加強競爭,平抑物價,很多人抱有這樣的一個心態。所以,根本沒有形成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局面。
朱毅稱,我們一年大概消費800萬噸的牛肉,其中大約有四分之一都是走私進來的。也就是說你吃4次牛肉,就有一次有可能碰上吃的是走私牛肉。
盡管“手拉手攔著國境線”不現實,但四斤牛肉里有一斤牛肉是走私的,這個口子有點太大。
曹鳳林:有點太大了,而且一些相關的走私產品進來以后,不是打著國外進口的標簽,而是打成國內生產的標簽。因為國內生產的標簽,相對于可以稍微再便宜。我覺得人做到一定程度,應該有一些良知,我也希望通過這個節目喚起一些良知,別為了利益驅使,不管別人的生命。
老百姓有沒有辦法辨別市場上這種不應該進到我們嘴里的肉?
朱毅說,老百姓也會覺得這種肉便宜,尤其網購進入我們的生活方式之后,消費者通過網絡渠道購買那些走私的食品,還是挺多,一個愿打一個愿捱。
曹鳳林:網購最麻煩的是你什么都看不見,你買到了以后,它又是做成了一個產品,還明碼寫著生產廠家等,因為你見不著流程,不知道它的來源,其實這種風險性會更大。網購的價格相對比較便宜,究竟價格便宜是因為減少了中間流程渠道才會降價,還是本身成本就低,也無從再去考證。
談到食品,我們國家也開始在食品安全方面尤其在食品安全周上談到,比如給產品建立編碼或者設立食品的追溯制度。未來在這方面有沒有可能把它真正落實到生活中百姓餐桌的各種產品當中?曹鳳林說,這是我們理想的目標,要達到這個目標還需要相關部門以及大家的繼續努力。
目前,食藥監局等各方面都在做一些相關的工作,至于現在能達到什么樣的水平,朱毅說,現在其實已經做的挺好了,如果能把走私真的堵住,當然這確也挑戰監管人員的工作,可能他們必須要半夜出山,日夜出洞才有可能抓著。
朱毅表示,消費者也應該有所意識,比如買了任何什么肉品,看到上面全是洋文的,那肯定就是有詐,必須要有中文的標簽,而且還必須要有個CIQ的標志。如果沒有就撥打12315電話投訴。
曹鳳林說,中國有相關的規定,要是從國外進口產品,除了外文標識,一定要有中文標識的,上面一定要寫生產日期,檢驗的合格,包括保質期各方面的信息都應該很完整的體現。另外還有機關防偽的一個標志。
平時在超市里會看到的一些進口食品或者進口化妝品等,它在上面都會有中文的標志,因為這是正常的進口渠道而來的,但是這些貼上的中文標志,隨時可以撕掉重新往上貼,怎么看這個問題?
朱毅:這些大型超市能不能愛惜自己的羽毛,是否血管里流淌著的是道德血液的問題了。本來進口的東西來的時候它的標識,他們默認的是,比如是7月份過期,7月1號那天就算過期,我們默認是7月31號那天才叫過期。就這樣的緩沖,商家可能都覺得不過癮,撕掉,明年7月31號再過期,明天不行再明年。
曹鳳林:其實應該建議進口的這些東西,一是在進口的同時就應該打上跟這個包裝相適應的產品說明以及相應的各類要求,而不是我們用貼標的形式去說明。拿個小貼標直接貼上去,說實在,我覺得這是件挺不嚴肅的事情。
朱毅提醒大家,那些滿街所謂的進口水果,幾乎都是批發市場上批發來的,標簽往上一貼,價格就翻番了,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只要沒有崇洋媚外的心,貼多少標簽都不為所動,這樣是最好的。